新闻资讯 分类
PG电子app一村一实事大邑县为和美乡村增“颜”提“质”发布日期:2025-04-27 浏览次数:

  4月23日傍晚,大邑县安仁镇新福社区67岁的村民李素芳在广场散步,指着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说:“现在晚上活动不怕崴脚了。”路灯杆上“耕读传家”的雕花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类似场景也在王泗镇庙湾村、悦来镇鹤庆村上演——路灯点亮“夜间经济”,修复的沟渠引入清流……大邑县以“宜居”为核心,通过基础设施提升和环境整治,正推动乡村焕发新活力。

  走进新福社区,木栈道在春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新刷的防腐木散发着淡淡松香。这条环绕广场的木栈道刚完成维修,取代了此前开裂的旧木板。“以前木板松动会‘咔嗒’响,现在走起来稳稳当当。”李素芳指着广场边三座新落成的黛瓦凉亭和不远处新刷的耕读文化墙,“你看这墙上的老农具、老照片,都是我们小时候的乡愁。”

PG电子app一村一实事大邑县为和美乡村增“颜”提“质”(图1)

  新福社区党委书记胡永洪介绍,近年来,新福社区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修建农民集中居住区等基础设施,不仅改善了99户村民的居住条件,还配套完善了天然气、自来水、污水处理、新能源充电桩等公共基础设施,更对500平方米墙面进行“文化换装”,将农耕场景、家风家训彩绘上墙。

  同时,新福社区农产品展示中心完成升级,青砖灰瓦的展馆内,福里大米、竹编工艺品整齐陈列,成为传承乡土文化的“活态博物馆”。

  “最方便的是新装80盏太阳能路灯。”夜跑的村民李大哥说,“以前晚上出门要摸黑,现在整条村道亮堂堂的,还能顺道去‘宋林盘’新建的便桥散步,桥下流水潺潺,舒服得很!”

  夜幕降临,王泗镇庙湾村的乡间小道却热闹起来。120盏4.5米高的庭院路灯沿路延展,暖黄色灯光照亮了3.5公里村道。LED投光灯将百年老槐树的光影投在墙面上,洗墙灯勾勒出民宿轮廓,吸引游客驻足拍照。PG电子登录

  “以前想在晚上营业,但没电灯总差点氛围。”又见远山茶馆老板肖世伟说,“现在路灯亮了,政府还给我们装了彩色图案灯,周末生意能多赚两三百元!”

  在庙湾村,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夜间经济新业态涌现。一家咖啡店白天飘出浓郁咖啡香,入夜后暖黄灯光与精酿啤酒吸引众多年轻人;林盘深处的“妙品私房菜”推出农耕主题包厢和亲子农耕体验餐,让游客在品味乡土美食中感受田园野趣。这些新商家不仅丰富了乡村夜生活,更通过新消费场景的营造带动夜间经济。

PG电子app一村一实事大邑县为和美乡村增“颜”提“质”(图2)

  数据显示,庙湾村夜间游客量从改造前的日均不足百人增至200余人,带动私房菜、民宿等业态增收超30%。村集体年增收约24万元,村民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2.4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村民福祉的双提升。

  在悦来镇鹤庆村斜江河畔,修复的提灌站正隆隆作响,清澈的水流顺着修复的500米沟渠奔向农田。“以前靠天吃饭,蓄水池淤塞得只剩半米深的水。”51岁的种粮大户周洪指向已经清淤完成的两个蓄水池,2亩水面恢复了蓄水能力,“今年玉米种植期再也不怕干旱了。”

  水利设施的修复不仅保障粮食生产,更重塑了乡村生态:村民自发清理河道垃圾,岸边新种的绿植葳蕤相映,曾经的“烂泥塘”变身生态景观带。“现在河里有鱼、岸上有花,周末城里人都来钓鱼、野餐呢!”村民且大祥笑着将垃圾分类投入新设的垃圾分类点,人居环境正发生着质变。

PG电子app一村一实事大邑县为和美乡村增“颜”提“质”(图3)

  不仅可以种田、蓄水,由于基础设施配套,更引来了“邑山记”田园综合体等新兴多元产业。该项目以“三产融合”为核心理念,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与田园社区有机结合。村民将闲置林盘院落改造为特色民宿,鱼塘升级为垂钓体验区,连片麦田成为亲子农耕研学基地。

  “稳定的水源供应让我们能够发展高品质生态农业,同时结合乡村旅游,打造集农耕体验、休闲观光、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负责人袁小双介绍,该项目成功带动全村发展农家乐1家,年增收8万元。

  记者从大邑县农业农村局获悉,为全面落实四川省“百片引领、千村带动、万村补短”建设工程,该局会同相关部门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扎实推进“一村一实事”计划,持续推动乡村面貌的改善和提升。新福社区的建管机制、庙湾村的夜经济探索、鹤庆村的生态修复,正是大邑县以“小切口”撬动宜居“大提升”的生动实践。

  “宜居建设不是‘涂脂抹粉’,而是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大邑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聚焦群众需求,让基础设施强起来、生态环境美起来、乡风文明润起来,打造更多“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记得住乡愁”的和美乡村新样板。

  • 友情链接:
官方微信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