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英籍作家张戎宣称:“其实,在泸定桥根本没有战斗。红军五月二十九日到达时,泸定桥没有军队把守”,“当时无数通讯没有一份讲泸定桥打了仗”,认定“飞夺泸定桥”跟好莱坞大片一样“纯属虚构”。
她还说曾采访过当地一位93岁的老太太,这个老人说红军“阴一炮,阳一枪地打过去”,然后“慢慢过完桥”,过桥时“没有打”。
张戎还“引证”另一则材料,称在1982年曾对布热津斯基说:“这只是为了宣传,我们需要表现我们军队的战斗精神。其实没有打什么仗。”
更有甚者,两个叫李爱德、马普安的英国人在重走长征路后写的《两个人的长征》一书中公然造谣,说红军竟然逼老百姓带路,当人肉盾牌。他们“借用”当地一位86岁的目击者李XX的话说:“老百姓在前面带路,红军跟在后面,几个老百姓被击中掉进河里。”
很显然,这些说法都企图否定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英勇事迹,纯属别有用心,是无稽之谈。
当时的情况是,红军虽然夺取了大渡河安顺场渡口,但因为渡口少、渡船太少。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
所以做出英明决定,一部分部队从安顺场继续渡河,大部队则从上游泸定桥通过。
从安顺场到泸定桥共320里,红四团第一天行军80里,但形势危急,第二天负责渡河的杨成武接到中央急电,命令红四团必须在此日拿下泸定桥。PG电子网址
这意味着剩下的240里路,在一天内走完,而且还是崎岖山路,相当于一天不吃不喝完成3个马拉松,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台湾“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中有一份西康军阀刘文辉发给蒋介石的电报,称其部下“泸定桥李团与沿河之匪奋战”,此战发生时间为1935年5月29日,恰是红军“飞夺泸定桥”当天。
这就戳穿了张戎的谎言,“当时无数通讯没有一份讲泸定桥打了仗”的说法,是捏造事实。
另外,李爱德等所谓“红军逼老百姓带路”的说法同样不足为凭,后来有人向李XX老人查证此事,她断然否认说过这样的话。
经查布热津斯基年谱,他曾在1978年、1984年、1994年和1997年访问中国。
1982年并未接见过布热津斯基,会面发生在1984年,首先时间就弄错了。
而且即使真的说过“没有打什么仗”,也不能说明红军没有飞夺,只能说明邓公比较谦逊。
说没有打仗,是说跟三大战役相比,只有22名勇士参加的战斗,自然不算大规模战斗。
如果认为没有发生过飞夺泸定桥,他老人家就不会在1985年5月,泸定县隆重举行红军飞夺泸定桥50周年纪念大会和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奠基仪式上,题写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的碑铭。
其实,蒋介石也料到红军要从泸定桥过去,也给四川军阀刘文辉下命令要炸桥,但刘文辉并没有无条件执行,而是命令手下仅仅是把桥上的木板拆了。比较“诡异”的是,木板也没有拆完,只是拆了一半。
美国记者斯诺采访诸多红军将士后写道:“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
除了蒋介石的嫡系,各地军阀无不跟蒋介石同床异梦,一旦有机会就会对蒋介石背后捅刀子。
可是那些地方军阀跟红军无冤无仇,而且红军只是过境,根本就对他们无法构成威胁。
只要红军不在他们地盘常驻,他们都会装腔作势围追堵截做做样子,不会真刀真枪跟红军以命相搏。
因为一旦发生战斗,就会有伤亡。各地军阀把自己的军队看得比命都重要,出现伤亡等于战斗力受到削弱, 是赔本买卖。
如果伤筋动骨了,就会被红军身后的蒋介石借机吃掉,这样就会中了蒋介石的“借刀杀人”之计。
所以当红军经过他们地盘的时候,只要表示不在那里停留,他们都会非常配合,送红军过境。
比如粤系军阀陈济棠就说过:“赣南的红军是蒋介石的头号敌人,也是我们的战略缓冲。只要红军存在,蒋介石就不会随便对付我们。如果红军被蒋介石消灭,老蒋下一目标就是粤军。”
1932年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苏区共卖给陈济棠7550吨钨矿砂,获利620万银元的巨款。陈济棠再转手卖给德国人,从中也大赚了一笔,使粤军的装备更加精良。
不仅如此,他还暗地里和红军达成了协议,让红军顺利过了长征初期的三道封锁线。
到达湘江前,广西白崇禧的军队由南向北,PG电子网址湖南何键的军队由北向南,已经把湘江完全封死。
可是在红军大队人马到湘江之前,白崇禧突然间调整战线,把封锁湘江的桂系军队的南北战线瞬间调整为东西战线。
白崇禧在他桂系的高级军官会议上直言不讳地说:“老蒋恨我们比恨朱、毛更甚,如果把湘江完全堵住,红军过不了湘江,必然掉头南下进入我广西,红军进入广西,中央军就要跟进广西,中央军在解决红军的同时把我桂系也就解决了,所以不如留着朱、毛,我们战略回旋余地还大些,我们现在是既要防红军,更要防中央军。”
当时我军有两个选择,一是走大路,和杨森狭路相逢,斗个你死我活。二是避开杨森走小道,在安顺场渡河。
而且刘文辉这个人对红军没有恶感,不打算动真格,对蒋介石反而警惕性非常高。
蒋介石命令刘文辉“以据险扼守,迎头拦阻与分兵设伏在隘路之内节节腰击是为主战”,但刘文辉认为蒋介石早就想插足川康地区。他觉得,薛岳所部的目的不仅只是为了跟追红军,还有顺便吃掉自己部队的意图。
刘文辉既想保存实力,又想在表面上应付蒋介石,因此制定了对付红军的十六字方针,即“只守不攻,尚稳不追,为保实力,避开野战。”
刘文辉的得力干将侄子刘元璋、刘元琮,接受了部下许剑霜的建议,PG电子网址放红军一马。
许剑霜是的老部下,参加过领导的泸州起义,在1927年加入,当时是刘元璋手下的一个旅长。
经过慎重分析后,觉得刘文辉在兵力部署上无论如何不会把重点布防于金沙江沿岸而在会理、德昌、西昌摆成三线。
事实证明,的决定是正确的,刘文辉非常默契,没有选择在泸定桥跟红军死磕,而是演戏给蒋介石看,抽掉了泸定桥上木板,还是一半木板。
这就如同足球场上两支球队,一支是为了保级,一支中游队伍是上不去下不来,无欲无求。不同的心态,发挥出的水平,爆发的战斗力肯定不同。中游队伍没必要与保级队死磕。
如果刘文辉真想堵住红军,不用炸桥,只要在岸边装备两挺重机枪,就能取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刘文辉之所以没有炸桥,也有一个考虑,那就是泸定桥对于刘文辉来说,太重要了。
当时刘文辉在与侄子刘湘的内斗中失败,他的第二十四军和川康边防军被刘湘收编、改编,吃掉了大部,狼狈不堪撤离雅安,仅剩残兵两万。
西康是刘文辉的地盘,泸定桥是甘孜州的门户,康藏交通的咽喉,是四川内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
通过泸定桥的很多货物,刘文辉都能收取过路费,即使不收费,贸易本身也能促进西康经济发展。
而修建泸定桥虽然在民国不是什么难事,但肯定要耽误很久,少则3月多则半年,甚至更久。
泸定桥中断不仅意味着西康经济发展受影响,老百姓、商贾们会指责刘文辉,而且刘文辉自己的军队调动物资运输都会遇到困难。
86年前的那一天凌晨,当桥对面的川军看到刚奔袭240里地,又毅然决然攀上铁索的22名表情坚毅、面目冷峻的战士们时,他们的信心顿时就被摧毁了,这是拥有何等样的钢铁信仰的一群“煞神”啊,他们的被击垮,便成为最顺理成章的一个必然结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