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分类
PG电子平台全球木材生产系统中人工林与天然林的野火风险差异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木材安全挑战发布日期:2025-05-09 浏览次数:

  全球木材生产系统中人工林与天然林的野火风险差异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木材安全挑战

  随着全球木材需求激增(年产值1.5万亿美元),野火对木材生产的威胁日益严峻。剑桥大学等机构团队通过分析2015-2022年全球森林管理与野火数据,首次量化比较了人工林与天然生产林的火灾风险。研究发现温带地区人工林遭遇毁灭性野火的概率是天然林的2倍(中国+122%,俄罗斯+117%),而热带地区则呈现国家间差异。该研究为应对气候变化下全球木材安全挑战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全球木材需求持续攀升的背景下,每年价值1.5万亿美元的木材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野火威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低碳经济转型,预计2050年木材需求将增长54-200%,而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使得森林火灾频率和强度不断升级。一个关键的科学问题浮出水面:占全球森林面积仅3%却贡献33%木材产量的人工林,是否比天然生产林更容易遭受毁灭性野火?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未来全球木材供应的稳定性。

  由剑桥大学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重要研究,首次在全球尺度上系统比较了人工林与天然生产林的野火脆弱性。研究团队整合了Lesiv等人2015年全球森林管理数据(100米分辨率)和Tyukavina等人2015-2022年森林火灾损失数据,通过创新的统计匹配方法,控制了地形、气候和人为活动等混杂因素的影响,揭示了令人警觉的发现。

  研究采用了三项关键技术方法:1)基于PROBA-V卫星影像的全球森林管理分类数据(含天然生产林、温带/热带人工林);2)MODIS和Landsat联合反演的毁灭性野火(stand-replacing wildfire)数据集;3)针对50个主要木材生产国的统计匹配分析(匹配变量包括海拔、坡度、极端气候指标等10个协变量),最终覆盖全球50%木材产量和75%过火木材生产林。

  研究首先呈现了2015-2022年间野火造成的惊人损失:全球1570万公顷天然生产林和140万公顷人工林遭受毁灭性野火。空间分布显示,巴西、美国、澳大利亚的天然林损失最严重(分别达369万、PG电子308万、285万公顷),而人工林火灾热点则集中在葡萄牙、智利等地。通过匹配分析发现,温带人工林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遭遇毁灭性野火的概率平均比天然林高100%,这一效应在中国(+122%)、俄罗斯(+117%)等主要木材生产国尤为显著。葡萄牙人工林的绝对燃烧概率高达16.8%,远超天然林的8.2%,印证了桉树人工林与特大火灾的关联性。

  研究揭示了人工林高火灾风险的潜在机制:单一树种构成、同龄密集种植结构、短轮伐期导致的持续幼龄状态等因素,使得人工林比具有混合年龄结构和物种组成的天然林更易发生高强度燃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松树人工林在智利2017年大火和澳大利亚2019-20年火灾季中表现出比桉树人工林更高的树冠火风险,可能与松树较高的活体燃料负荷有关。

  研究同时发现了显著的区域差异:热带地区人工林整体未表现出更高的火灾风险,但国家间差异巨大——澳大利亚天然林的燃烧概率反而是人工林的4倍,可能与采伐后林分年轻化增加可燃性有关。这种地理异质性提示,木材生产策略需要因地制宜,在温带地区需特别关注人工林的火灾防控,而在部分热带地区则可发挥人工林的生产优势。

  该研究的政策意义深远。随着中国2017年天然林禁伐令等政策实施,全球45%的木材生产林已转为人工林,这使得火灾风险管控更为紧迫。研究建议通过景观尺度规划(如建立绿色防火带)、改进火源管理(计划烧除、疏伐)和增加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等措施提升系统韧性。特别是在地中海等火灾高风险区,需要重新审视单一树种人工林的扩张策略。

  这项研究为全球木材安全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指出在气候变化加剧野火风险的背景下,单纯依赖人工林扩张的木材生产模式可能不可持续。未来需要建立更精细的火灾-生产权衡评估框架,将火灾风险纳入森林经营决策,才能确保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同时满足人类对木材的刚性需求。正如研究者强调的,面对日益恶劣的气候环境,通过科学管理降低人工林火灾风险,将是维护全球木材供应链稳定的重要保障。

  • 友情链接:
官方微信关闭